2010年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教师获奖成果)
| [日期:2014-05-14] | 作者:双中实验校教科室 3943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 赛 课 | |||||
| 序号 | 姓名 | 名称 | 获奖等级 | 颁奖单位 | 获奖时间 |
| 1 | 吕惠兰 | 巧引诗句 飞扬文采 | 全国一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 2010.07 |
| 2 | 谢娟 | 2010年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观摩研讨暨第四届学术年会教学实录评比《武侯遗风 千载传颂》 | 全国一等奖 |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 | 2010.9 |
| 3 | 范勇波 | “十万教师大比武——课堂教学比武”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局 | 2010.4 |
| 4 | 尚梅林 | 成都市课堂教学展示课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局高教师训处 | 2009.12 |
| 5 | 李春燕 | 成都市”十万教师大比武——课堂教学比武”光的传播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局 | 2010.4 |
| 6 | 黄祥勇 | 成都市网上课程资源建设案例评比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教科所,成都市教师发展中心 | 2009.12 |
| 7 | 刘家佚 | 成都市教师技能大赛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局 | 2010.11 |
| 8 | 刘瑛 | 成都市“十万教师大比武”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局 | 2010.4 |
| 9 | 黄祥勇 | 成都市十万教师大比武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局 | 2010.4 |
| 10 | 杨莹 | 新秀杯复赛(说课)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4 |
| 11 | 杨莹 | 新秀杯决赛(说课)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4 |
| 12 | 侯曙征 | 《观舞记》(决赛)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4 |
| 13 | 侯曙征 | 《台阶》(复赛)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4 |
| 14 | 牟顺成 | 双流县“新秀杯”赛课决赛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4 |
| 15 | 牟顺成 | 双流县“新秀杯”赛课复赛(说课)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4 |
| 16 | 曹宇 | 双流新秀杯说课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4 |
| 17 | 曹宇 | 双流新秀杯决赛赛课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4 |
| 18 | 黄静 | 双流新秀杯说课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4 |
| 19 | 黄静 | 双流新秀杯决赛赛课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4 |
| 20 | 袁帆 | 双流县首届“新秀杯”赛课比赛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4 |
| 21 | 袁帆 | 双流县首届初中英语教师说课比赛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4 |
| 22 | 袁陈玲 | 《青春期教育》 | 县一等奖 | 双流教研室 | 2010.4 |
| 23 | 袁陈玲 | 《青春期教育》 | 县一等奖 | 双流教研室 | 2010.4 |
| 24 | 李静 | 双流县新秀杯赛课复赛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4 |
| 25 | 李静 | 双流县新秀杯赛课决赛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研室、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4 |
| 26 | 刘家佚 | 双流县“新秀杯”赛课(说课)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 | 2010.4 |
| 27 | 宋云霞 | 双流县首届初中“新秀杯”赛课初赛 | 县一等奖 | 双流教研室 | 2010.4 |
| 28 | 宋云霞 | 双流县首届初中“新秀杯”赛课决赛 | 县一等奖 | 双流教研室 | 2010.4 |
| 29 | 贾静 | 双流县“新秀杯”赛课活动 | 县二等奖 | 双流教研室 | 2010年4月 |
| 30 | 张淼玲 | 双流县首届“新秀杯”赛课 | 县二等奖 | 双流县研培中心、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年4月 |
| 31 | 刘家佚 | 双流县“新秀杯”赛课 | 县二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 | 2010.4 |
| 32 | 谢娟 | 双流县“中华诵2010经典诵读大赛”三等奖 | 县三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 | 2010.9 |
| 33 | 程剑 | 首届“新秀杯”赛课(说课)一等奖。 | 县一等奖 | 双流教育局 | 2010年3月 |
| 34 | 程剑 | 首届“新秀杯”赛课(决赛)二等奖。 | 县二等奖 | 双流教育局 | 2010年6月 |
| 35 | 钱文静 | 双流县首届初中青年教师“新秀杯”赛课活动复赛(说课)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 2010年4月 |
| 36 | 钱文静 | 双流县首届初中青年教师“新秀杯”赛课活动决赛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 2010年4月 |
| 37 | 张谱 | 双流县首届初中青年教师“新秀杯”赛课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4 |
| 38 | 张谱 | 双流县首届初中青年教师“新秀杯”说课比赛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4 |
| 39 | 王友玲 | 2010年成都市体育教师现场说课一等奖 | 市级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11 |
| 40 | 彭本常 | 答谢中书书 | 全国二等奖 | 国家教育部十一五专项任务项目全国项目办公室 | 2009.05 |
| 展示课 | |||||
| 序号 | 姓名 | 展示课内容 | 级别 | 颁证单位 | 展示时间 |
| 1 | 王丽君 | 省教育厅“送教下乡”献课(雅安地区) (《传染病及其预防》) | 省级 | 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 2010年9月 |
| 2 | 王丽君 | “国培计划”—四川省地震灾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承担公开课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 省级 | 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 2010年10月 |
| 3 | 吕惠兰 | 让作文有文采方法之一 | 省级 | 成都市师培中心 | 2010.05 |
| 4 | 吕惠兰 | 让描写生动具体 | 市级 | 成都市师培中心 | 2010.03 |
| 5 | 吕惠兰 | 赋形思维与路径思维在定作中的运用 | 市级 | 成都市师培中心 | 2010.5 |
| 6 | 王以华 | 成都市骨干教师展示课 | 市级 | 成都市教育局高教师训处 | 200912 |
| 7 | 黄智全 | 成都市骨干教师献课 | 市级 | 成都市教研室 | 2010年12月 |
| 8 | 罗红 | 成都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研究课《课题学习:课堂内探索 生活中提升》 | 市级 | 成都市青羊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 2010.12 |
| 9 | 牟顺成 | 最大面积是多少 | 市级 | 成都市青羊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 2010.12 |
| 10 | 邹献益 | 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研究课 | 市级 | 成都市青羊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 2010年12月 |
| 11 | 袁陈玲 | 《进步的起点---合理归因》 | 市级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11 |
| 12 | 尚梅林 | 成都市骨干教师公开课 | 市级 | 成都市教育局师训处 | 2010.11 |
| 13 | 罗晓章 | 《汽车系统研究》 | 市级 | 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中心 | 2010.12 |
| 14 | 罗远均 | 《测量电功率》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学会,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 2010.03 |
| 15 | 钟英 |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县级 | 县研培中心 | 2010.1 |
| 16 | 陈幸 | 《中考专题复习研讨课》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6 |
| 17 | 周继刚 |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课》 | 县级 | 双流县研培中心 | 2010年12月 |
| 18 | 蔡文婷 | 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回顾与思考 | 县级 | 双流县教科室 | 2010.11 |
| 19 | 陈旭 | 《变化的鱼》学科课堂模式构建展示课 | 县级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11 |
| 20 | 陈幸 | 《中考专题复习研讨课》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6 |
| 21 | 屈燕 | 《中考专题复习研讨课》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6 |
| 22 | 曾兴丽 | 公开课 | 县级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年5月 |
| 23 | 谭虹涛 | 练习讲评课 | 县级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1 |
| 24 | 尚梅林 | 名师与农村教师同课异构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局 | 2010.5 |
| 25 | 詹先斌 | 探究电流、电阻的关系 | 县级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10 |
| 26 | 段绪德 | 物质的密度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学会、双流县教师培训中心 | 2010年3月 |
| 27 | 李春燕 | 光的传播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3 |
| 28 | 旷勇 | 软件的安装与删除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学会 | 2010.9 |
| 29 | 熊丽 | 计算机资源管理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 2010.7 |
| 30 | 向敏 | 《走向世界的中国》 | 省级 |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4 |
| 31 | 罗晓章 | 《汽车系统研究》 | 市级 | 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中心 | 2010.12 |
| 32 | 杨玫 | 习题讲评课 | 县级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11 |
| 33 | 王俊 | 四川省第三届优秀青年地理教师研修班现场公开课讲课教师 | 省级 |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年4月 |
| 专题讲座 | |||||
| 序号 | 姓名 | 内容 | 活动主题 | 颁证单位 | 获奖时间 |
| 1 | 吕惠兰 | 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市级 | 成都市教科院 | 2010.05 |
| 2 | 杨雪梅 | 散文教学模式初探 | 市级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11 |
| 3 | 康敏 | 《中考“诗歌鉴赏”题的考查要点 呈现形式和应考策略》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局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年12月 |
| 4 | 黄智全 | 几何画板在教学中的运用 | 市级 | 成都市教科院 | 2010年12月 |
| 5 | 段绪德 |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的教学建议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学会、双流县教师培训中心 | 2010年3月 |
| 6 | 范勇波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县级 | 双流县研培中心 | 2010.1 |
| 7 | 罗宗绪 |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实践与研究 | 市级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11 |
| 8 | 高志文 |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 2010.04 |
| 9 | 高志文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 市级 | 成都市教科院 | 2010.12 |
| 10 | 彭本常 | 新课程理念下古诗词教学的一点思考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 2009.11 |
| 11 | 彭本常 | “活动式作文”训练模式初探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 2010.9 |
| 12 | 熊丽 |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 县级 | 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 2010.3 |
| 著作作品 | |||||
| 序号 | 姓名 | 名称 | 类别 | 颁证单位 | 获奖时间 |
| 1 | 杨玉林 | 单元测试 |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2010年1月 |
| 2 | 贾静 | 《温暖你的课堂》 | 发表 | 《四川教育》 | 2010年3月 |
| 3 | 贾静 | 《唤醒民族的诗魂》 | 发表 | 《大众文艺》 | 2010年8月 |
| 4 | 周继刚 | 《2010中考作文考场权威报告》 |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2010年8月 |
| 5 | 周继刚 | 《2011中考满分作文第一解读》 |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2010年8月 |
| 6 | 康敏 | 《让学生在创造性劳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 | 省级 | 在2010.6月出版《四川教育》增刊上(ISSN1005-1910 )(317页)发表。 | 2010年6月 |
| 7 | 文传福 | 参编《天府数学》2010年第17期 | 参编 | 四川省数学会、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 2010年6月 |
| 8 | 罗宗绪 | 参编《天府数学》2010年第17期 | 参编 | 四川省数学会、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 2010年6月 |
| 9 | 邹献益 | 参编《天府数学》2010年第17期 | 参编 | 四川省数学会、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 2010年6月 |
| 10 | 邹献益 | 双流县九年级单元测试题5套 | 全县发行 | 双流县教研室 | 2010年 |
| 11 | 王敏蓉 | 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 | 公开出版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10.5 |
| 12 | 尚梅林 | 赢在起点小升初衔接教材 |
|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 2010.5 |
| 13 | 胡俊丽 | 中学历史课堂“对话—问题式”课型模式探讨 | 发表 | 文科爱好者(主办:成都大学、主管成都大学) | 2010.05 |
| 14 | 胡俊丽 | 历史课——让思维“活”起来 | 发表 | 文科爱好者(主办:成都大学、主管成都大学) | 2010.05 |
| 15 | 王琴 | 英语听说课之有效教学模式 | 国家级 |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报学生双语报社编辑部 | 2010.3 |
| 16 | 何中楷 | 《感受生活、体验成功-七年级英语购物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 国家级 | 英语周报 | 2010.8 |
| 17 | 段绪德 | 让记忆规律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益 | 发表 | 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 | 2010 |
| 18 | 段绪德 |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 | 发表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社 | 2010年8月 |
| 19 | 段绪德 | 例谈初中物理引入新课的非典型方法 | 发表 | 新课程杂志社(山西省一级期刊) | 2010年10月 |
| 20 | 文传福 彭本常 练敏 | 扎实推进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发表 | 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编《成都校本研修在行动》 | 2010.11 |
| 35 | 颜萍 | 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析 | 发表 | 《中国教育发展与研究》杂志 | 2010.4 |
| 教具、课件 | |||||
| 序号 | 姓名 | 名称 | 获奖等级 | 颁奖单位 | 获奖时间 |
| 1 | 罗远均 | 《重力势能影响因素演示仪》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 | 2010年12月 |
| 2 | 陈翠微 | 《孙权劝学》网上课程资源建设视频案例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局师训处 | 2009.12 |
| 3 | 杨玉林 | 光现象多功能显示仪(教具)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 | 2009.11 |
| 4 | 罗远均 |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具) | 县二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 | 2009.11 |
| 5 | 重力势能影响因素演示仪(教具)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 | 2009.11 | |
| 6 | 段绪德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具)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 | 2009.11 |
| 7 | 何向 | 理解别人开始(课件) | 县三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双流县教育学会/双流县“2008高效课堂”学术年会暨“教坛新秀赛课”活动组委员会 | 2009.05 |
| 8 | 袁月美 | 二氧化碳灭火盒 | 国家提名奖 |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 | 2009.08 |
| 9 | CO2与NaOH反应演示器 | 县一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 | 2009.11 | |
| 10 | 粉尘爆炸演示器 | 县二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 | 2009.11 | |
| 11 | 蒋慧兰 | 植物叶序保色标本 | 县二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 | 2009.11 |
| 12 | 刘抒雨 | 白河汇报课件 |
|
与英国海布里奇中学交流使用 | 2009.06 |
| 13 | 陈晓红 | 呼吸运动模型1 | 县二等奖 | 双流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 | 2009.11 |
|
论文 |
|||||
| 序号 | 姓名 | 论文名称 | 获奖等级 | 颁奖单位 | 获奖时间 |
| 1 | 吕惠兰 | 常识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金钥匙 | 全国一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 2009.11 |
| 2 | 吕惠兰 | 让学生作文美丽如诗 | 全国一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 2010.07 |
| 3 | 王敏蓉 | 《契合课改精神迎来源头活水》 | 全国一等奖 |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 | 2010.9 |
| 4 | 向敏 | 《成都的文化特色》 | 全国一等奖 |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 |
2010.9 |
| 5 | 罗晓章 | 初中理科类周末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全国一等奖 |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委员会/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 2010.9 |
| 6 | 牟顺成 | 浅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与思考 | 全国二等奖省三等奖 | 全国教师教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 | 2010.9 |
| 7 | 刘燕 | 初中思想品德“游戏感悟式”教学模式初探 | 全国二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 | 2010年12月 |
| 8 | 何玲 | 如何让历史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 全国二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 | 2010.12 |
| 9 | 付秀军 | 网络环境下专题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 全国二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 | 2010年12月 |
| 10 | 旷勇 | 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探究实效性的途径 | 全国二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 | 2010.12 |
| 11 | 何向 | 当苦难来敲门 | 全国三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 | 2009.12 |
| 12 | 刘意佳 | 开展初中英语活动课,全面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 全国三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 | 2010.12 |
| 13 | 屈燕 |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微》 | 全国三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 | 2010.11 |
| 14 | 李征 | 《优化作业布置,还原教学本真》 | 全国三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 | 2010.11 |
| 15 | 范勇波 |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 全国三等奖 |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 | 2010.9 |
| 16 | 钟英 周明娟 | 浅谈中学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 | 全国三等奖 | 全国教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中小学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 | 2010.9 |
| 17 | 王锡梅 | 新课程标准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究——<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 | 全国三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 | 2010.12 |
| 18 | 边翠华 | 教室环境布置有感 | 国家三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 | 2010.5 |
| 19 | 侯曙征 | 《课堂遍开思维花》 | 一等奖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9 |
| 20 | 杨玫 |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 一等奖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社 | 2010.10 |
| 21 | 余涛 | 体育教学软环境因素的调控 | 一等奖 | 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 | 2010.01 |
| 22 | 文传福 | 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省一等奖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0年9月 |
| 23 | 钱文静 | 《不要将评价变成“预测”》 | 省一等奖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0年9月 |
| 24 | 何中楷 |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多元化教学》 | 省二等奖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0.9 |
| 25 | 王敏蓉 | 《构建复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 省二等奖 |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9 |
| 26 | 万静 | 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的探索 | 省三等奖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0.9 |
| 27 | 段绪德 | 激发并保持兴趣,实践物理教学效益提高的有效保证 | 省三等奖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0年9月 |
| 28 | 旷勇 | 浅谈高效信息技术探究活动构建 | 省三等奖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0.9 |
| 29 | 干勤勇 | 轻松当回班主任 | 省三等奖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0年9月 |
| 30 | 陈勇 | 横眼竖看“三味书屋” | 市一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 2010.4 |
| 31 | 蔡平 |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年2月 |
| 32 | 陈国华 |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研究报告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33 | 罗红 |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局 | 2010.02 |
| 34 | 邹献益 罗红 蔡平 |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年2月 |
| 35 | 苏洪梅 | 《浅议教学有效性中的安全因素》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4 |
| 36 | 陈幸 | 《加强策略指导,培养阅读技巧》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37 | 屈燕 | 《优化语法教学,还原教学本真》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38 | 代君 | 在情景中积极探索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39 | 付秀军 |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专题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有效性探究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教育学会 | 2009年12月 |
| 40 | 王锡梅 | 关于教师研读教材的思考 | 市一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 2010.4 |
| 41 | 刘瑛 | 《有爱有心 青春同行》 | 市二等奖 国家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实验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编辑部 | 2010年2月 |
| 42 | 刘瑛 | 《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 2010年4月 |
| 43 | 周继刚 | 《古诗文阅读教学模式》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年2月 |
| 44 | 周继刚 | 《诗歌悟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年4月 |
| 45 | 牟顺成 | 对培养数学直觉思维的思考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46 | 王莲 | 《让数学课堂萦绕文化气息》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47 | 刘巧 | 温故而知新-浅析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实验专业委员会 | 2010.2 |
| 48 | 陈幸 | 《多元化阅读教学,培养理解能力-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实验专业委员会;成都市教科所 | 2010.2 |
| 49 | 刘意佳 | 《努力发掘学生多元智能,全面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50 | 高翠 | 《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教育学会 | 2010.4 |
| 51 | 屈燕 | 《架设互动平台,让“教”与“学”和谐发展》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2010.8 |
| 52 | 李征 | 《新课标下优化初中英语语法的探讨》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2010.8 |
| 53 | 雷翠丽 | 现代英语教学与学生交际能力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实验专业委员会;成都市教科所 | 2010.2 |
| 54 | 赵华 | 对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探究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年2月 |
| 55 | 谭虹涛 | 如何指导学生作业中的错误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7 |
| 56 | 戴萍 | 浅谈英语教学的情趣艺术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2 |
| 57 | 本成军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策略初探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58 | 梁淘 | 初中reading教学谈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59 | 刘燕 | 教科版思想品德教科书修订不该被忽视的几个现实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成都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实验专业委员会 | 2010年2月 |
| 60 | 胡燕 | 《政治复习课也可以有声有色》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年2月 |
| 61 | 王小玲 | 向古人借智慧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年5月 |
| 62 | 何玲 | 《从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课《辉煌历程•巨变中国》中谈自主探究型历史主题活动课型开展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年2月 |
| 63 | 向敏 | 《新课程下的地理复习课教学模式》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实验专业委员会 | 2010.2 |
| 64 | 詹先斌 | 浅谈对中等层次学生教学的一些思考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教育学会 | 2010.2 |
| 65 | 黄祥勇 | 初中化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局 | 2010.4 |
| 66 | 杨莹 |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课堂教学模式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67 | 唐军 | 《多样化探究,追求高效化课堂》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局等 | 2010.2 |
| 68 | 旷勇 | 老树新花-“范例式”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09.12 |
| 69 | 胡丹 | 《泛舟古诗文 探索新教法——新课程语文古诗文教学模式新探》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实验专业委员会 | 2010.2 |
| 70 | 颜萍 | 《浅谈初中标准班抓数学基础教学的作法》 | 市三等奖 一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中国教育发展与研究》杂志 | 2010.4 |
| 71 | 侯曙征 | 《春风吹开花千树》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学会 | 2010.4 |
| 72 | 付兵 | 让情感点燃学生写作的火花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4 |
| 73 | 陈勇 | “三味书屋”的困惑的困惑 | 市三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获奖编号3308) | 2010.11 |
| 74 | 陈勇 | 语言的离家?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75 | 陈勇 | 多媒体时代语言教育的隐忧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 | 2010.8 |
| 76 | 高镱瑞 | 《羡鱼不如织网,授鱼不如授渔》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 2010年4月 |
| 77 | 高镱瑞 | 《我看云很近看你也很近——建立与学困生的心理距离》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 | 2010年6月 |
| 78 | 王以华 | 让综合性学习发活力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04 |
| 79 | 宋扬 | 语文教学应多走出课堂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中语会 | 2010.4 |
| 80 | 宋扬 | 生为根本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中语会 | 2010.4 |
| 81 | 傅明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幽默艺术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4 |
| 82 | 边翠华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课的教学案例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83 | 陈国华 | 利用z+z平台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案例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84 | 陈苗 | 《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改变什么》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09.2 |
| 85 | 陈苗 | 《由数学思想的渗透到运用》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86 | 苏明花 | 浅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87 | 苏明花 |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对数学兴趣的培养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88 | 万静 |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89 | 万静 | 由一堂课引发对探究新知的一点思考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90 | 向华 |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05 |
| 91 | 杨明 | 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92 | 刘巧 | 新课程理念下练习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浅析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实验专业委员会 | 2010.4 |
| 93 | 赵敏 | 浅谈初中一年级英语口语教学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4 |
| 94 | 李东萍 |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年4月 |
| 95 | 李征 | 《师生互动,教学共振》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96 | 黄智 | 《浅议在英语学习中“学习策略”的培养》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97 | 雷翠丽 | 注重师生情感 提高教学质量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 2010.4 |
| 98 | 赵华 |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探究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年4月 |
| 99 | 谢燕 | 探索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4 |
| 100 | 谢燕 | 探索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101 | 戴萍 | 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初中英语试题讲评课实效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102 | 王运如 | 试探创新语法教学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2 |
| 103 | 王运如 |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阅读教学之我见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104 | 欧英 | 《新课标新教材引发的思考和探索》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105 | 尚梅林 | 初中英语阅读与初级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4 |
| 106 | 韩怡 | 《他在宽容中成长》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1905年7月 |
| 107 | 彭清江 |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2010年8月 |
| 108 | 王小玲 | 用色彩照亮课堂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年5月 |
| 109 | 胡俊丽 | 中学历史课堂常用课型模式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成都市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 | 2010.05 |
| 110 | 伍双莉 |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111 | 龙姿君 | 建构主义理论下生物活动课教学模式探究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月 |
| 112 | 张淼玲 | 初中生物概念课教学模式探究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年2月 |
| 113 | 段绪德 | 关注生活,激发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活力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 2010年8月 |
| 114 | 李春燕 | “一堂示范课的反思”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115 | 李春燕 | “感悟一堂失败的示范课”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中学德育专委会 | 2010.1 |
| 116 | 王元元 | 浅谈化学用语教学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教学研究所 | 2010年3月 |
| 117 | 宋云霞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关于扩展课外知识的必要性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118 | 熊丽 | 记一次有效的磨课经历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2 |
| 119 | 熊丽 | 教学融入游戏 构建趣味课堂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2010.8 |
| 120 | 胡丹 | 《语文古诗教学模式新探》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 2010.4 |
| 121 | 胡丹 |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 市三等奖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 2010.8 |
| 122 | 王玉英 | “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 市三等奖 |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实验专业委员会 | 2010.2 |
| 123 | 练敏 | 拨开阴霾见阳光 | 市三等奖 |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实验专业委员会 | 2010.2 |
| 124 | 万晓利 | 多元等量关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 市三等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2010.4 |
| 125 | 曾兴丽 | 让语文课堂书声飞扬 | 市级三等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年4月 |
| 126 | 侯曙征 | 《课堂遍开思维花》 | 发表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0.1 |
| 教学设计 | |||||
| 序号 | 姓名 | 名称 | 获奖等级 | 颁奖单位 | 获奖时间 |
| 1 | 刘瑛 | 《乡愁中的美丽人生》 | 一等奖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编辑部 | 2010年2月 |
| 2 | 康敏 | 《奇妙的克隆》 | 二等奖 |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语文教学通讯》初高中刊编辑部 | 2009年12月 |
| 3 | 侯曙征 | 《杨修之死》 | 全国二等奖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9 |
| 4 | 吕惠兰 | 让描写生动具体 | 全国一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 2010.07 |
| 5 | 袁陈玲 | 《我的青春我做主---悦纳自己》 | 市二等奖 | 成都市教科所 | 2010.6 |
| 6 | 李静 | 沪科版《压强》教学设计 | 一等奖并发表 | 《都市家教》杂志社 | 2010.6 |


